查看原文
其他

电休克之问:会不会电死?会不会电傻?

刘丽君 LLJ的精神病世界 2019-06-30

“电休克”这个名词总是让人不禁想到“电刑”,因而激起人们的恐惧一点儿都不奇怪。我想,如果一个人被告知自己将要做“电休克治疗”而没有任何恐惧,反倒出人意料。


人们通常最担心的两个问题:1、我会不会被电死?2、会不会被电傻?不死,傻了也是很麻烦的呀。


问题一:我会被电死吗?


这个担心并不少见,一项英国调查显示,超过20%的大众受访者担心自己接受ECT治疗时「被电死」[1]。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一下电休克的发展史。


电休克治疗的出现


早在第一个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1952.法国巴黎)出现之前,电休克治疗已经成为精神障碍治疗之星。1938年,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therapy,ECT)首次被用于治疗一个妄想伴行为紊乱的病人,经过1次治疗后患者症状即缓解,11次治疗后痊愈。


1940年美国引入并首次使用电休克治疗。在药物治疗尚未出现的20世纪40年代,电休克治疗是精神障碍的首选治疗方法。


在精神科药物出现之后,电休克这一治疗手段一度受到攻击和冷落。随着药物副作用逐渐被认识,同时电休克治疗技术不断改善、电休克治疗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研究不断积累,电休克再次成为精神障碍治疗舞台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电休克治疗的改良


1950s麻醉技术被应用于电休克治疗,电休克的安全性得到保障,治疗的优越性愈加凸显,称为“改良电休克”

(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therapy,MECT)。


目前的电休克治疗


目前,改良电休克治疗流程规范,包括:治疗前的评估准备、治疗过程中的心脑电监测、治疗后的护理恢复,每一个环节都为治疗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电休克治疗团队,包括ECT治疗师、麻醉师和护理人员,每一个人都在为患者保驾护航。


关于电休克致死的研究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数据来了解电休克治疗的安全性。在一项2017年3月发表于ActaPsychiatrScand(影响因子6.128)的研究中[2],研究者对现有证据进行了系统回顾及汇总分析。研究的汇总数据显示,766180次ECT治疗只出现了16起死亡个案,死亡率仅为2.1/100000。而发表于2001年后的研究中,414747次ECT治疗仅出现了1例相关死亡个案。电休克导致的死亡率仅0.000021。


因此,被电休克电死的概率是极低的。


问题二:我会被电傻吗?


常常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抱怨“比之前变笨了很多”,临床上称为认知功能损害。


近记忆的受损


电休克治疗后,患者有时表现出忘事儿,或者记不得新近发生的事情,这就是近记忆的受损,是电休克治疗后较常出现的一种认知功能损害。通常在治疗结束后1-2周内,这一副作用会逐渐消退,有些患者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对于多数患者,相较于病情显著改善的受益,还是能够接受这样的“记忆缺失”。


怎样应对治疗中的认知损害?


在电休克治疗期间,如果发现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明显,可能需要考虑使用改变电休克治疗方式、延长治疗间隔、降低电刺激电量或改变口服药等方式来减轻电休克对认知功能的损害。如果不奏效,则需要重新权衡治疗的风险/获益,必要时终止电休克治疗。


电休克一定会导致认知损害吗?


也有一些小样本的研究[4]显示,抑郁患者经ECT治疗可全面改善认知功能水平:ECT不仅不会越做越“笨”,还会使患者变“聪明”。抑郁严重度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性在基线时较强,而在治疗后变弱,这可能与抑郁严重度明显降低有关。


限于目前长期随访数据的缺乏,由电休克本身引起的对认知功能的长期影响尚不明确。可以明确的是,如精神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等,未得到及时治疗的话,疾病本身对患者的认知损害可能是更重的。因此,电休克对疾病本身的治疗效果也可能带来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


为什么我们需要电休克治疗?


总体来说,电休克治疗有很多优势:能够快速缓解症状;对具有高自杀风险的患者尤为有效,而对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患者也可能有效;也可用于本身躯体状况差、药物治疗风险较大的患者。因此对很多患者来说,电休克是可以挽救生命的治疗,而相对来说,风险性并不大。因此如果病情需要,医生建议的话,有理由放下顾虑,尝试电休克治疗。


撰文:刘丽君

指导:杨   磊  主治医师

引用:

[1]McFarquhar TF, Thompson J.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regarding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among medical stu dent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J ECT 2008;24:244–253.

[2]Tørring N. et al. The mortality rate of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pooled analysis. Acta Psychiatr Scand. DOI: 10.1111/acps.12721

[3]Laursen TM, Musliner KL, Benros ME, Vestergaard M, Munk-Olsen T. Mortality and life expectancy in persons with severe unipolar depression. J Affect Disord 2016;193:203–207.

[4]Christine Mohn and Bjørn Rishovd Run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neurocognitive function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s 6 weeks after ECT,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Volume 202, 15 September 2016, Pages 10–15

医脉通:《电休克让病人变笨?恰恰相反》《研究速递|电休克治疗很危险?数据告诉你真相》《【2015BAP指南】电休克治疗抑郁问答汇总》

崔飞环:《电休克疗法,漫漫长路始至今|协和八》

刘琦《电休克治疗》初稿(未出版)




PS:本文是给北大六院康复中心的公众号“精神家园”写的科普文章。去年的8月,写了《对电休克治疗的感性认识》,很实在地记录了临床经历和自己最初的感受,又近一年过去,这次通过写这篇文章,也给自己科普了一把。对于非精神科专业人员,研究、数据,总给人以冷冰冰的感觉,对于患者来说,恐惧、疾病的痛苦是真实切肤的。希望共同面对问题,减轻内心的恐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